欢迎光临北京国培美育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官方网站!
用戏剧改变传统课堂,闵行这所学校不简单
来源:   作者:

“杨叔叔,这些垃圾该扔在哪个桶里啊?”一个孩子挠着头,一脸疑惑地走上舞台,身旁几个垃圾桶颜色各异。

这位“杨叔叔”,其实是4年级小学生杨浩轩,他拿起小喇叭回答:“纸巾是干垃圾,牛奶瓶是可回收垃圾……”那声音传神地模仿出了小区里垃圾分类志愿者,引得台下学生们哈哈大笑,眼睛却被舞台牢牢吸引。10分钟的短剧演完,常见的垃圾分类知识学生也都掌握了。

每个星期一,上海戏剧学院闵行附属学校会开展“校园事件剧”。在教育方式持续变革的今天,“教育戏剧”这种创新教学手法,正在改变着传统教学模式,让教育变得更加真实生动。

往哪里“改”?

在很多人的印象里,学戏剧是为了当演员,小孩子为什么要学戏剧?

事实上,为了培养专业演员进行的表演训练被称作“戏剧教育”,而所谓的“教育戏剧”是一种创新教学手法,它关注的不是在舞台上戏剧呈现,而是过程中儿童的体验。

2015年,上海戏剧学院落户浦江镇,在浦江镇人民政府、闵行区教育局、上海戏剧学院三方协商下,一所普通的公立学校浦航小学,更名为上海戏剧学院闵行附属学校(下称“上戏附校”),迈入了一个全新的转型变革时期。

要怎么改?往哪里改?校长杨慧琳当时面临的核心问题,答案就在教育戏剧。

教育戏剧起源于20世纪初的欧美国家,从欧美经验来看,它比传统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提升学习的专注力,还能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,可以运用于任何教育活动和学科教学。

举例来说,在上戏附校的数学课堂上,学习“左与右”的数学概念时,陆海英老师先请两个小朋友扮演红色汽车和蓝色汽车,发生碰撞,采用“定格动画”的教育戏剧方法,让场景停在碰撞的时刻。学生观察发现,两辆车都是左边的反光镜损坏,于是能够自己总结出规律:两辆车的方向相反,所以左右也是相反的。

“只要善用教育戏剧元素,再枯燥的数学问题也能变得活色生香。”数学教师唐孝燕说,学生在戏剧场景中面临很多选择,需要去领悟、思辨,能真实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。

每个老师都要用!

可想而知,这种教学方法对于老师要求较高,不仅要掌握一套全新的理论体系,还要持续实践总结。

“学校改个名字、挂个牌子容易,但老师没变、教学方式没变,就等于零。”经过慎重思考,校长杨慧琳决定,要从内而外地改变这所城乡接合部小学的面貌——每个老师都要将教育戏剧融合在课程当中,让孩子更有趣地学习,让情境性、互动性、体验性的活动渗透到全校的方方面面。

在西方,教育戏剧属于精英教育,在中国能否普及到公立小学里的每一位孩子?杨慧琳立项了一个市级课题《应用教育戏剧促进学校创新发展的课题研究》,研究发现,答案是肯定的。具体每个学科如何操作?整体架构怎么做?杨慧琳又通过一个又一个课题,把理论与实际学情相结合,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教育戏剧本土化发展之路。

杨慧琳带领教师团队,集体前往北京、香港等城市参与知名教育戏剧教师的工作坊,整理出了100多个教育戏剧范式如何应用在课堂的“小妙招”,出版了《小学戏剧》等一批书籍,开创了国内公立小学开展戏剧教育活动的先河。并且依托上海戏剧学院宋怀强、张生泉、冯燕容、彭勇文、杨佳等知名戏剧教师,为学校老师提供系统性教师培训,全面提升教师水平。

如今,全校教师从2015年的中级职称占比20%提升至50%,高级职称从1%提升至6%。在闵行区办学水平综合评估中,上戏附校一直被评为优秀,去年被评为一等奖,全闵行区只有11所小学获此殊荣。

成为“盟主”

教育戏剧不以排演一出剧为目的,不求一个舞台结果,但它也会进行戏剧创作,以教育为目的,以儿童体验为根本。

在老师的指导下,孩子们会把生活中真实遇到的故事发展成戏剧,并在其中担任角色。在体验中,孩子们能够充分表达思想,发挥想象。在入戏、出戏的变化中,从多个角度观察、反思、讨论生活中的真实问题,获得不一样的思路和灵感。

上戏附校新剧场的小舞台内,每年都有新剧上演:沉迷手机网络、双减之后的家庭状态、课后补习的焦虑、如何迎接二胎到来……孩子们生活中遇到的真实问题,通过师生共创的方式,得到了诠释与思考。

与此同时,在中国教育的大舞台上,教育戏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。2022年,中国首次将教育戏剧写进课程标准,《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(2022年版)》要求教师要了解“教育戏剧”的相关理论知识,根据示范案例,自行设计并组织戏剧化的课堂学习活动。

此时,已有7年教育戏剧经验的上戏附校逐渐崭露头角。在浦江镇学区化建设模式下,上戏附校作为”闵行美育联盟“和“浦江戏剧教育园区”核心校,引领辐射全区11所学校和镇域30所中小学、幼儿园,开展教师培训、戏剧大赛、课堂教学研讨,每年交替举办“浦江剧星梦”、“上海国际戏剧教育创想周”,在区域形成了浓郁的教育戏剧氛围。

上戏附校还打造了“宋怀强艺术教育工作室”“沈喆语文工作室”“金宙旻戏剧工作室”三大品牌,手把手地帮助联盟学校,如何把教育戏剧融入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,并且探索肢体剧、论坛剧等更多艺术形态,持续提升原创剧本质量。2023年举行的第16届闵行区艺术戏剧节,浦江镇学区内的学校、幼儿园几乎包揽了近50%的奖项。

“从小我就想做老师,过家家时我总是扮演老师,给其他小朋友上课。”40多年之后,杨慧琳清楚地记得自己童年的情景。“在戏剧中学习是人类天然拥有的能力,因为亲身经历的,自己动脑子想的,才会记得一生。”

记者:宋诗清

供稿:浦小江

初审:赵若楠

复审:何婷婷

终审:王婷婷

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

(点击图片查看)

原标题:《用戏剧改变传统课堂,闵行这所学校不简单!》


发布时间:2023-04-21  阅读:406次
  上一篇:没有了!